在家上班好不好?
瀏覽次數:794 發(fā)布日期:2015-11-26 10:19:00
來源:FT中文網
我認識最久的兩個老朋友最近對自己的工作生出了強烈的反感。他們訴說的“癥狀”也一樣——幻滅、冷漠,深信工作毫無意義。
這兩人和我同屬于一個四人小組。我們都和我們的雇主建立了大體上愉快的長久穩(wěn)定關系。我們?yōu)楦髯怨椭餍ЯΦ臅r間加起來大概是110年。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這兩個人對工作如此厭倦,而我們中的另外兩人卻感覺良好。問題似乎并不在于工作本身。我們所做的都是相對振奮人心的工作。壓力也不是問題。在對付壓力方面我們都是老手了。我想,困擾著他們的,正是一件原本旨在讓他們獲得自由的事情:他們基本上在家工作。
其中一個人在某大型機構擔任高級職位,這家機構允許她一個月只出現一次。另外一個人是編輯,去辦公室上班的次數比前一個人還少。
大概10年前他們開始在家工作,這樣的自由曾經讓他們志得意滿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他們過得既靈活又時髦。他們可以在下午三點左右打網球,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有效地分配自己的工作。
10年過去了,他們現在萌生出懷疑和無意義感,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穿著拖鞋待在自家書房里。在這種情況下,一切工作最終都會開始顯得毫無意義。相比之下,如果你和與你從事同一份工作的人一起辛苦工作,不知怎么的,你們會互相讓對方信服你們所做的工作是重要的。我坐的地方周圍全都是為英國《金融時報》工作的人,在這里這份報紙看上去無比重要。因此,誰拿了我的咖啡杯,誰即將晉升或挨整,看起來也無比重要。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點也不愚蠢。是它們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一項共同的事業(yè)里。
然而,當我向其中一位朋友提議,答案是去辦公室,她看我的眼神就像是我瘋了一樣。她說,她絕對不會去忍受辦公室生活令人精疲力竭的瑣事。
她的抵觸或許證明我錯了。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這證明了要回歸辦公室是多么的困難。因為辦公室工作的模式是那么的不正常,一旦你脫離了這種環(huán)境,你幾乎不可能再重新融入。
在想著我年長的朋友的同時,我還在煩惱我更年輕的一些朋友的事情。不久前,我和一名最近畢業(yè)的本科生聊了聊。他剛剛找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為一家電視公司當研究員。不過,當我問他工作得怎么樣的時候,他做了個鬼臉。這份工作不錯,但是根本沒有辦公室可去,因此他在家中自己的房間里或者在咖啡館里工作。他幾乎不認識他的同事,因為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他也沒有學到多少東西。
兩年前,當瑪麗薩•邁耶(Marissa Mayer)讓雅虎(Yahoo)員工放棄拖鞋,去辦公室上班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指責她。但她不僅僅是正確的,其正確程度甚至超過她自己所想。她說,人們只有來辦公室工作才能相互協(xié)作,發(fā)揮創(chuàng)意,但真相還不止這些。我們需要去辦公室上班,還有5個理由:讓我們自己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讓我們感覺自己是個人、幫助我們學習、給我們一種與居家截然不同的工作的感覺——以及促進八卦。
盡管有這些理由,在家工作的熱潮還在繼續(xù)蔓延。然而,理由或許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這無關方便,甚至也無關節(jié)省我們雇主的租金和電費。根據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管理學會發(fā)現》(Academy of Management Discoverie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人們在家工作的最有力理由,不是它讓家庭生活更容易,也不是它省去了通勤——而是因為其他人都在這樣干。
研究者詢問一家大型美國科技公司的雇員,為何不去辦公室上班。這些研究者發(fā)現,這是因為這些雇員不想去一個一半同事都沒來的辦公室上班,因此他們選擇自己也不去。結論令人擔憂——在家工作似乎發(fā)展出了一種不健康的勢頭,它無法滿足任何人的需求,只會讓人們感到孤獨。
在寫這篇專欄的時候,我不安地意識到一種諷刺感。在打這些字的時候,我獨自坐在家中,周圍沒有同事。但這不是說,我不相信我所寫的東西。而是因為我在市里有個約會,先去辦公室工作沒有意義。在一些時候,對一些人來說,遠程工作很棒。但在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落后的政策“進步”。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露西•凱拉韋/譯者:許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