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統(tǒng)計過去幾十年的抗體藥物研發(fā),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候選抗體分子,即使拿到了IND批件,最后能夠成功上市的幾率也不到10%。而臨床失敗的原因,也許可以歸結到臨床前研究。
后PD-1時代的抗體開發(fā),產品差異化設計、靶點的真正“創(chuàng)新”和藥物真正“創(chuàng)新”變得極為難得。新靶點的藥物開發(fā),通常基于藥物作用機制(Mechanism of Action,MOA),而完全解開MOA奧秘之路漫長且艱難,藥物篩選過程中踩中的坑都可能為臨床失敗埋下隱患。
如何有效避免基于MOA的藥物篩選的那些坑,將大分子藥物進行規(guī);拈_發(fā)?產品設計怎樣做到差異化?
本期同寫意邀請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CSO兼新藥研發(fā)部總監(jiān) 楊毅博士分享“抗體藥物開發(fā)的陷阱及對策”,為您解答上述疑惑,4月18日本周六15:00-16:00,期待您的參與!
2020年4月18日(周六)
15:00-15:45 抗體藥物開發(fā)的陷阱及對策
傳統(tǒng)臨床前研發(fā)模式何以失敗率高?
基于MOA的藥物篩選會有哪些坑?
大分子生物藥能不能規(guī);_發(fā)?
產品設計如何考慮做差異化開發(fā)?
15:45-16:00 寫意問答
楊毅博士
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兼新藥研發(fā)部總監(jiān)
楊毅博士于復旦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紐約大學醫(yī)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2014-2016年,于美國南卡羅納醫(yī)學大學微生物與免疫系擔任助理教授;2016年11月回國之后加入百奧賽圖,現(xiàn)擔任首席科學官兼新藥研發(fā)部總監(jiān);楊毅博士有近二十年的免疫學研究經驗,博士后期間師從免疫學大師 Dr. Dan Littman, 研究腸道中Th17細胞的免疫調控和腸道微生物免疫,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雜志上主導和合作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
注冊報名
本期課程免費參加,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即可快速報名,并預約直播。
入群討論
寫意云課開啟直播交流群,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備注「418」加入群聊,參與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