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生物安全》
力康市場部---董永
實驗室生物安全不僅僅是實驗室人員的個人健康,一旦發(fā)生事故,極有可能會給人群、動物或植物帶來不可預計的危害;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重要的是實驗室工作人員應事先了解所從事活動的風險及應在風險已控制在可接受的狀態(tài)下從事相關的活動。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認識但不應過分依賴于實驗室設施設備的安全保障作用,絕大多數的生物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識和疏于管理。1964-1988年發(fā)生20多例漢坦病毒感染事件,2003年國家CDC的SARS病毒感染事件都源于生物安全意識的淡。粐鈱W者pike對3921例實驗室相關感染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65%的不明原因感染是因為病原微生物形成感染性氣溶膠隨空氣擴散,實驗室人員吸入了污染的空氣感染的;2004年發(fā)布的國務院424號令和國家標準GB19489都明確指出生物安全柜是保護工作人員必不可少的主要安全設備;醫(yī)院臨床檢驗、診斷、病理分析、腫瘤藥物配制及相關生物醫(yī)學研究所、實驗室都應使用生物安全柜;
導致生物安全的因素有:嚙齒動物、昆蟲等可給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帶來威脅;實驗室的標本或生物材料中可能攜帶的潛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樣的;另外人的主觀因素也是導致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說,工作量大、時間緊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導致有些檢驗人員對潛在的隱患認識不足,無菌觀念不強,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常常未按消毒隔離制度操作,未戴工作帽、手套、口罩、未及時洗手和消毒,甚至用污染的手或戴著污染的手套打接電話,在工作場所飲水、進食、吸煙或穿著工作衣進休息室等都是造成生物安全的原因,管理者應將職業(yè)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作為上崗培訓和在職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和加強職業(yè)安全培訓,牢固防護意識,完善防護制度,加強防護基礎建設,推行標準化防護管理,加強檢驗人員的職業(yè)防護教育,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和消毒隔離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防護能力。
一般而言,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粒徑在0.001-100μm之間;氣鎖,是指具備機械送排風系統(tǒng)、整體消毒滅菌條件、壓力可監(jiān)控的氣密室,其門具有互鎖功能,不能同時處于開啟狀態(tài);定向氣流,指從污染概率小區(qū)域向污染概率大的區(qū)域走的定向氣流;緩沖間,是指需要時設置機械通風系統(tǒng),其門具有互鎖功能;實驗室防護區(qū),該區(qū)域生物風險較大,需對密閉性、氣流、人員進入、個體防護進行嚴格控制的區(qū)域;風險評估:是指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是否可接受的過程;風險控制:是指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綜合措施;這些都是了解生物安全的基礎。
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設計原則和基本要求包括:符合國家、環(huán)保規(guī)定;防火、安全通道設置符合國家消防規(guī)定,考慮生物安全;有緊急撤離路線及標識;溫度濕度照度噪聲潔凈度符合要求;動物實驗室要考慮潛在的生物危險的防護;不循環(huán)使用動物實驗室的空氣;
傳染病的傳染性和危害性是不同的,傳染病原分為四個危害等級。級危害群微生物:與人類成人健康和疾病無關;第二級危害群微生物:在人類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嚴重的,而且通常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第三級危害群微生物:在人類可以引起嚴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預防和治療的方法;第四級危害群微生物:在人類可以引起嚴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無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如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
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根據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為P1、P2、P3和P4共四個生物安全等級;
一級實驗室一般適用于對健康成年人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P1實驗室要求:洗手池,門口應設存衣或掛衣裝置,墻壁、地面等易清潔,防水;設備擺放不妨礙逃生和急救;可以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
二級實驗室適用于對人和環(huán)境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P2實驗室要求:符合P1要求之上;門可自動關閉,有進入控制室;配備洗眼裝置;應在操作病原微生物的實驗室配備生物安全柜;排風在室內的安全柜應具備通風換氣條件;重要設備如:CO2培養(yǎng)箱,超低溫冰箱等應有備用電源;
P2+實驗室:講究“上送下排”的層流實驗室;1000個立方的排風安全柜,其排風量相當于5匹的空調,一般房間2.5匹,所以5匹+2.5匹(準備間)+2.5匹(過度間),共需要10匹;加裝外排管道時,直排:需要加裝截止閥,防止在密閉的空間中抽成負壓引起倒灌,這種情況建議配置開放式的接口;聯動排(系統(tǒng)排):需要加聯動裝置,如果管道長需要大功率的三相風機的話,加裝定流量閥,獨立控制風機流量;
三級實驗室適用于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P3實驗室分為細胞水平的和動物水平的兩類,我國的個P3實驗室建于1987年,當時主要用于艾滋病研究。P3實驗室要求:負壓實驗室,操作3級生物因子,分輔助工作區(qū)和防護區(qū),共約5個房間,房間內傳遞窗的軸承受能夠承壓力和密閉性符合所在區(qū)域要求。氣流由低風險區(qū)向高風險區(qū)流動,定向氣流,防止渦流;空氣經過濾器后排出或補入;水系統(tǒng)設有防回流裝置;防護區(qū)各房間的小換氣數應不小于15pa;安裝消毒滅菌裝置;啟動實驗室通風系統(tǒng)時,應先啟動實驗室排風,后啟動實驗室送風;關停時,應先關生物安全柜和排風支管密閉閥,再關實驗室送風及密閉閥,后關實驗室排風及密閉閥;
四級實驗室適用于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汽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P4實驗室是指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專門用于開展烈性傳染病的研究,是生物安全別的實驗室。
GB19489對生物安全的通用要求規(guī)范::加強安全設施建設,提供足夠的生物安全設備,以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第二:努力做好生物安全隔離制度及個人防護用品工作。在實驗室的每個進出口處標明通用的危險標志牌。建立好各項試驗記錄和制定出相應的操作規(guī)程及管理文件,加強個人防護,包括物理防護和疫苗免疫兩種,物理防護主要是對呼吸道和眼睛的防護,如防風鏡、口罩、防護面罩、正壓頭盔和正壓工作服等。第三:做好標本采集接收和廢棄物處置,及分類收集工作。嚴格實行密封化、標志化、無菌化的規(guī)范管理原則,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和路線運送至指定地點,由專人進行焚燒。第四:加強對人員的培訓是預防和控制實驗室感染,確保生物安全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嚴格建立各項操作規(guī)范,個人行為規(guī)范,良好的內務規(guī)范以及實驗及檢測后的清場、消毒、滅菌的規(guī)范,使工作人員從思想上認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把生物安全預防落實到每天的工作中去。努力強化責任意識,做到自我監(jiān)督、控制和管理。
生物安全柜選購注意事項,1、如果生物試驗中只涉及微生物樣品,可以使用基本類型的生物安全柜;2、如果生物試驗中涉及了微生物樣品和微量化學試劑(非腐蝕性),使用裝備外排管道的安全柜是必要的。因為HEPA過濾器并不能有效過濾清除化學氣體,如果不能外排,將對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和環(huán)境造成威脅;3、如果生物試驗中涉及了細胞毒素類藥物,例如各類癌癥治療藥物,必須使用的細胞毒素安全柜,如使用力康牌的B2型二級生物安全柜。另外,需要明確了解生物安全柜與通風柜/超凈工作臺的區(qū)分。通風柜和超凈工作臺不屬于生物安全柜,不可使用在涉及微生物材料的實驗或生產過程中。通風柜(通風櫥)是為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清除腐蝕性化學氣體和有毒煙霧而設計的。由于沒有裝備HEPA過濾器,通風柜不能有效清除微生物介質。放置在通風柜內微生物樣品會散播到柜外,污染實驗室環(huán)境。超凈工作臺(超凈臺)是為了保護試驗品或產品而設計的,通過吹過工作區(qū)域的垂直或水平層流空氣防止試驗品或產品受到工作區(qū)域外粉塵或細菌的污染。一旦微生物樣品放置于工作區(qū)域,層流空氣將把帶有微生物介質的空氣吹向前臺工作人員而產生危險。
綜上所述:生物安全需要我們工作人員不但在主觀意識上提高,了解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規(guī)范以及管理流程,還要配備合理的生物安全設備,嚴格按照生物安全通用流程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