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醞釀了很久了。一直沒敢寫。擔心自己的積累不夠。這段時間,看到做中藥的筒子們,不管是拿到國自然的還是沒拿到的。在課題設計上,總是會有些瑕疵。所以,今天就壯著膽子,寫出本文。希望能夠給做中藥研究的筒子們一點提示。
在“疾病的最終出路在哪里”中,季博說了下,西方科學研究,用的是化約論。往細了看。所以大家看SCI文章,做得越細的,分值越高。而東方科學,是整體論。往大了看。中醫(yī)中藥真要研究好,需要先把“黃帝內經”學習好,這個是中醫(yī)的醫(yī)理。不過這個很難。所以,真要學好中醫(yī),很難。能理解的人就更少了。再加上如佛學中講到的,“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造成大家對中醫(yī)中藥的誤解。
在中藥研究中,有個說法,“中藥一個方子里面分君臣佐使,是集團作戰(zhàn)。用西方化約論去研究,肯定不行“。以前季博也感覺有道理。不過,現(xiàn)在想想,看看西方的研究。查查文獻,會發(fā)現(xiàn),同一個病,發(fā)病的原因不是一個基因。但是,一篇高分文章里面,只會做一個主要基因。大家明白了嗎。中藥是集團作戰(zhàn),但每個成份都會有其自身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整體的治療中,功能可大可小,但其功能是存在的。我們采用西方的化約論研究方式,就是要把這個成份與其發(fā)揮的功能聯(lián)系起來。這樣,通過大量的研究,就可以對整個方子了解比較全面。從而為中藥的現(xiàn)代化提供”科學依據(jù)“。抱歉,這里的”科學依據(jù)“季博打上引號,是西方科學體系。等每個成份與其功能闡明清楚后,其實整合起來看的話,就需要用整體論了。化約論和整體論,其實是一個事物的陰陽兩面,不可分開。做中藥研究的筒子們特別要注意,不要否定化約論,同時也不要拋棄整體論。
說了這么多,是想從一個理論的角度跟大家說明下,這篇文章是從化約論的理論體系和方法來告訴大家怎么去研究中藥。黃帝內經,季博沒看明白,不敢妄言。
臨床疾病研究,最終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候選藥靶。
西藥的研究,是有了候選藥靶后,根據(jù)候選藥靶,尋找藥物。
中藥的研究,是先有藥。然后呢,去看機制,為啥會發(fā)生這個作用,藥靶是誰。先有藥,后找藥靶。
所以,中藥的研究,其實最重要的是找到發(fā)揮功能的藥靶。而這里的藥靶,就是疾病中的功能基因。所以,在做中藥課題設計之初,建議先看看“課題設計思路“,藥靶是如何被證明的。這個是做藥的前提。
中藥研究,季博分成3個部分。1、藥物。2、有效性。3、機理(藥靶)。
一、藥物
這方面,就是探討有效藥物是什么,F(xiàn)在研究的中藥,可以分為,復方、減方拆方、單方、單體。
大家注意,單體,其實就跟西藥一樣了。很多植物來源的化療藥,其實就屬這一類。
從研究的角度來說,單體好于單方,單方好于減方拆方,減方拆方好于復方。
所以,在藥物這個方面,大家找找做藥物分離的老師。尋求合作。
在這方面,從植物藥中分離出單體,鑒定出結構,就是SCI文章。如果加上后面兩個步驟對單體和藥靶進行研究,那就不得了了。
Six enzymes from mayapple that complete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to the etoposide aglycone. Science. 2015.
這篇文章是今年發(fā)在science上的。Etoposide是臨床化療藥,這個藥的前體是從mayapple中來的。做講座時,一位主任告訴季博,這個mayapple就是傳統(tǒng)中藥八角蓮。
這篇文章做的是,這個前體在植物體內是如何合成出來的。其實能夠發(fā)science,除了是研究重要的藥物外,更重要的是,為以后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這種藥物前體做準備。
二、有效性
季博講座中,說為啥相信中藥,一個原因是中藥是做了幾千年人體實驗的總結。如果從炎帝神農氏開始計算的話,差不多有5000年了。
不過,大家注意,中藥是否有效,從研究角度來證明的話,臨床有效,機理不清楚的話,很難通過FDA認證。這個就是現(xiàn)在中藥面臨的問題。
這里的有效性最主要的是指,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的數(shù)據(jù)。
1 、動物模型
疾病建模。單疾病建模,就是很好的課題。在此基礎上,把藥物加進來,評估藥物有效性。
2 、細胞模型
細胞模型背景簡單,易于操作,同時也易于評估。這里要注意,細胞上的檢測指標需要與疾病功能基因研究時的檢測指標一致。一般建議是增殖凋亡存活方面的指標。
為啥建議增殖凋亡方向的指標呢,因為好做呀。大家注意,在“臨床疾病的研究思路“講座中,科研的第一步是確定研究的細胞模型和檢測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原則。
a 、細胞模型和檢測指標是什么。需要有高分的參考文獻。也就是我用的細胞模型和檢測指標與該疾病的關系,是大家認可的。
b 、我能不能做。這個很重要,很多人課題設計得不錯,但要么是細胞養(yǎng)不出來,要么是具體實驗做不了,F(xiàn)在國自然申請中,一審專家很多人在可行性方面做評估。因為大家看文獻多了,該怎么做,看高分文獻就可以了。但實際是否真的能夠做,需要結合研究人員的背景,評估可行性了。
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檢測下來,藥物是有功能表型的。那么就接著往下走。當然,如果著急發(fā)SCI,只要這里有創(chuàng)新性,是可以去發(fā)SCI的。
三、機理(藥靶)
這一步就是說明藥物為啥有功能表型。其實就是找受藥物調控的疾病功能基因。
在疾病研究中,我們希望找到的疾病功能基因,是在正常組中低,疾病組中高。也就是說,由于這個基因的高表達導致了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這樣的基因作為藥靶的成功率高些。
在中藥研究中,我們希望藥靶的表現(xiàn)是,正常組低,疾病組高,疾病治療組低。季博把這類基因叫做“山“字形基因。三組的表達差異呈現(xiàn)”山“字形。
在正常組,疾病組,疾病治療組中的“山“字形基因。季博分成3類。
1 、1 類。為已知疾病相關的信號通路基因。
這類基因其實是現(xiàn)在中藥發(fā)SCI最多的一類。分值不高。
2 、2 類。為已知疾病相關的重要疾病基因。
如果做這類基因,分值就高些了!皃53是抑癌基因嗎-轉錄調控-甲基化乙酰化-藥靶“這篇文章中的nature文章,所做藥靶季博歸為2類。季博日志中凡是標題帶有”藥靶“的文章,希望大家都看看。如果在自己做的篩選過程的,”山“字形基因中有這些基因在。那么就做這些基因去。因為季博分享的文章都是nature。且基本上是今年的。把這些基因作為自己研究藥物的藥靶,是非常新的。
3 、3 類。未知的疾病相關基因。
其實,在季博幫人設計課題的時候,如果是著急拿國自然發(fā)SCI,那么就做做1類2類的藥靶。但其實3類藥靶是最好的。因為創(chuàng)新性是最高的。藥靶是新發(fā)現(xiàn)的,藥物跟藥靶的關系也是新發(fā)現(xiàn)的。
OK。不管是1類2類還是3類藥靶,都需要在研究中進行藥靶鑒定。藥靶鑒定,其實就是我們的疾病功能基因研究的三大塊,再加上“藥靶與藥物的相關性“。
疾病功能基因研究的三大塊,臨床相關性,功能,機制。這部分大家想了解的話,看下“課題設計思路“。
藥靶與藥物的相關性。其實與我們做疾病功能基因機制時,闡明A基因與B機制間的關系,其實是一樣的思路。把A基因換成我們的藥物。
1 、分子相關性
加藥后,藥靶的改變。
2 、功能相關性
a 、加藥后,藥靶下降,細胞有功能表型。那么單獨把藥靶干擾,看功能表型是否與加藥一致。其實,這里的藥靶如果是1類和2類,這個實驗別人是已經做過的。我們需要重復下。
b 、加藥后,藥靶下降,細胞有功能表型。那么在加藥的前提下,把藥靶做過表達,看細胞表型是否回復。這個步驟,其實是很多nature上會做的。以證明,藥物的功能確實是通過該靶點。這就是rescue實驗。
3 、直接互作
這里跟大家說聲抱歉。我們說到現(xiàn)在的藥靶,是藥物的起效藥靶。是否為直接的結合靶點,不一定。藥物跟藥靶間要做到直接互作的話,藥物需要是單體。從單體找可結合的蛋白。且該蛋白為疾病功能基因。如果能夠做出來,直接投nature medicine吧。
大道至簡。在疾病功能基因研究中,總結一句話就是“A基因通過調控B信號通路影響C疾病的D功能“。創(chuàng)新性放A基因上,也就是A基因與疾病的關系是首次報道。
對于中藥研究?偨Y一句話就是“藥物E通過調控A基因影響B(tài)信號通路抑制C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放什么地方呢。
1 、藥物E 與疾病的關系是已知的。
這種情況適合科研剛起步的筒子們。因為藥物與疾病關系是已知的,也就是評估有效性中的動物模型或細胞模型是已知的。那么我們只需要尋找藥靶就可以了。
a 、A基因與疾病的關系是已知的。
這種情況下,藥物E與疾病是已知的。A基因與疾病關系是已知的。創(chuàng)新性在于藥物E與A基因的關系是首次報道?梢园l(fā)SCI,但創(chuàng)新性小,分值不高。除非,藥物是單體,該單體與A基因直接結合。
b 、A基因與疾病的關系是未知的。
這個是季博建議的方向。因為單A基因與疾病的關系,證明好了,就是很好的課題。如果按照“課題設計思路“中的去做,做好了10分以上也沒問題。這個就屬于疾病功能基因研究。在此基礎上把藥物的工作加進來。創(chuàng)新性是有保障的。其實,不少中藥中標的國自然,就是做的這個地方。
2 、藥物E 與疾病的關系是未知的。
這種情況,需要先化大精力在疾病模型和有效性評估上。
因為藥物E與疾病關系是新的。那么A基因如果是老的話,故事容易被人理解。如果也是新的,創(chuàng)新性好,不過需要好好設計課題來證明清楚。
這里,季博給大家說個事情。有個老師,按照中標標書的課題,設計完,能夠發(fā)表SCI文章的前提下。季博提出再找找新的藥物。
中藥有個說法為“扶正祛邪“。扶正為養(yǎng)。驅邪為毒。這位老師是做腫瘤的。模型啥的都容易搞定。藥物上,季博建議到中藥中找驅邪的藥物。這類藥物,對于在腫瘤上來做研究的話,細胞和動物模型上容易操作。這兩天看到微信上,張亭棟老先生拿到”求是“獎。Arsenic trioxide ,就是中藥中屬驅邪,毒的類型。還有就是雷公藤。大家找找吧。
做中藥的筒子們,如果想找人討論課題,可以找季博。因為我們想讓您的科研更專業(yè),更簡單。同時,季博也希望,大家把中醫(yī)中藥傳承好。
PS:希望和季博在學習、實驗上有更多交流的朋友們,可以關注吉凱基因微信并回復“季博”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