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免疫檢驗中的干擾因素主要有哪些?
干擾物是臨床實驗室檢測誤差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對病人來說表現(xiàn)為是一種危害。常規(guī)工作中精密度通過室內(nèi)質(zhì)控監(jiān)控,準確性通過與參考物質(zhì)作比較試驗進行驗證,但實驗室不能很容易的廣義上干擾物是導致分析物濃度或催化活力出現(xiàn)偏移的物質(zhì),如免疫法干擾常由交叉反應所致,因此,干擾物通過干擾作用來影響分析特異性,從干擾物來源,干擾作用分為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干擾。
一、內(nèi)源性干擾物質(zhì)
1、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factors,RF)
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一種抗人或動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是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最初由Rose等(1984年)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患者血清中發(fā)現(xiàn)。RA患者體內(nèi)有產(chǎn)生RF的B細胞克隆,在變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
人血清中IgM、IgG型類風濕因子(RF)可以與ELISA系統(tǒng)中的捕獲抗體及酶標記二抗的Fc段直接結合,從而導致假陽性。
類風濕因子干擾的排除
(1)用F(ab)替代完整的IgG。
(2)標本用聯(lián)有熱變性(63°C,10min)IgG的固相吸附劑處理(將熱變性IgG加入到標本稀釋液中同樣有效)。
(3)檢測抗原時,可以用2-巰基乙醇等加入到標本稀釋液中,使RF降解。
2、嗜異性抗體
嗜異性抗體(Id)是由低純度抗原引起的,又稱之為對非特異性抗原產(chǎn)生的抗體應答。
天然的嗜異性抗體(IgG)可分為兩類:
一類(85%的假陽性或假增高由其引起)可結合于山羊、小鼠、大鼠、馬和牛IgG的Fab區(qū)域,但不與兔IgG的Fab區(qū)結合。
另一類(15%的假陽性或假增高由其引起)可結合于小鼠、馬、牛和兔IgG的FC區(qū)表位,但不與山羊和大鼠IgG的FC區(qū)表位結合。嗜異性抗體可通過交聯(lián)固相和酶標的單抗或多抗而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增高反應。
其也可造成假陰性或假降低的結果。
嗜異性抗體干擾的排除
使用特異的兔F(ab’)2片段作為固相或酶標抗體。
在標本或標本稀釋液中加入過量的動物Ig,封閉可能存在的嗜異性抗體。但加入量不足或亞類不同時無效。
使用靶特異的非Ig親和蛋白(Affibody)替代固相或酶標抗體之一。采用噬菌體展示技術展示來自單個金黃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聯(lián)合文庫的人IgA結合親和蛋白,用于IgA的測定,不受異嗜性抗體的影響。
使用特異的雞抗體作為固相和測定抗體。
3、人抗動物(如小鼠、免、羊等)抗體
人抗小鼠抗體(human anti-mouse antibodies,HAMA):抗鼠抗體對使用鼠源性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測定,可產(chǎn)生假陽性(定量檢測假增高)或假陰性(定量假降低)結果。
干擾排除的方法
使用特異的抗體F(ab’)2片段作為固相或測定酶標抗體。
在標本或標本稀釋液中加入過量的鼠Ig,封閉可能存在的抗鼠抗體。
使用特異的雞抗體IgG作為固相和測定抗體。雞IgG不與人抗鼠抗體反應。因而,用其作為固相或酶標抗體不會出現(xiàn)假增高或假降低結果。
4、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胰島素、抗甲狀腺激素抗體等,能與其相應靶抗原結合形成復合物,在免疫測定方法中可干擾相應抗原抗體的測定。
自身抗體干擾排除的方法
測定前需用理化方法將其解離后再測定。
5、補體
補體(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jīng)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zhì)。早在19世紀末Bordet即證實,新鮮血液中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成分,可輔助和補充特異性抗體,介導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稱為補體。補體是由30余種可溶性蛋白、膜結合性蛋白和補體受體組成的多分子系統(tǒng),故稱為補體系統(tǒng)(complement system)。根據(jù)補體系統(tǒng)各成分的生物學功能,可將其分為補體固有成分、補體調(diào)控成分和補體受體(CR)。
ELISA系統(tǒng)中固相一抗和標記二抗過程中,抗體分子發(fā)生變構,其Fc段的C1q分子結合位點被暴露出來,使C1q可以將二者連接起來,從而造成假陽性。
補體干擾的排除
1、用EDTA稀釋標本。
2、用53°C,10min加熱血清使C1q滅活。
6、溶菌酶
溶菌酶(lysozyme)又稱胞壁質(zhì)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質(zhì)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種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主要通過破壞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導致細胞壁破裂內(nèi)容物逸出而使細菌溶解。溶菌酶還可與帶負電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結合,與DNA、RNA、脫輔基蛋白形成復鹽,使病毒失活。因此,該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溶菌酶可與等電點較低的蛋白有強的結合能力。免疫球蛋白等電點約為5,因此,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中,溶菌酶可在包被的IgG和酶標的IgG間形成橋接,從而導致假陽性或假增高結果。
排除方法
為保證免疫測定的可靠性,有必要從標本中去除溶菌酶或將其封閉,Cu2+離子和卵白蛋白可有效地封閉溶菌酶,防止其聯(lián)接IgG。
7、抗試劑成份的抗體
抗鏈霉親合素抗體(anti-streptavidin antibodies):鏈霉親合素(streptavidin)是由Streptomyces avidinni產(chǎn)生的,機體為什么會出現(xiàn)抗鏈霉親合素抗體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抗釕抗體(antiruthenium antibodies)。
8、被動獲得的外源抗體或抗原
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獲得抗病原體的抗體(如抗梅毒抗體、抗-HCV、抗-HBs等)];新生兒獲得的來自母體的特異IgG;新生兒獲得的來自乙肝“大三陽”母親的HBeAg。
9、交叉反應(cross reaction)
交叉反應是兩種來源不同的抗原,彼此之間可以有相同的抗原決定簇,由此決定簇刺激機體產(chǎn)生的抗體不僅可分別與其自身表面的相應抗原表位結合,而且還能與另一種抗原的相同表位結合發(fā)生反應,稱為交叉反應。
交叉反應現(xiàn)象的形成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共同抗原,不同生物體的某些生物大分子具有相同的抗原結構;
2、共同表位,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某些片段(肽段)具有相同的表位;
3、相似表位,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其表位的部分空間構象十分類似,可以和同一種抗體的互補決定區(qū)相契合。
激素、小分子半抗原等易受到交叉反應影響。
10、生物素(biotin)
生物素又被稱為維生素B7或維生素H,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生物素的缺乏主要會損害皮膚、粘膜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普通人群中長期的生物素缺乏可能導致毛發(fā)、指甲、皮膚的損害。
生物素-親合素系統(tǒng)是上世紀70年代末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物反應放大系統(tǒng),F(xiàn)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各領域。在體外診斷的實際應用中更是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生物素可與幾乎所有生物大分子結合,親和力高,結合穩(wěn)定,靈敏度高,具有多級放大作用。
生物素干擾存在于使用生物素-親和素系統(tǒng)或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統(tǒng)的檢測中。與儀器廠家、儀器型號、發(fā)光底物無關,同一廠家不同項目包被方式也可能不同。生物素對化學發(fā)光產(chǎn)生干擾需要一定的濃度,不同項目/試劑抗生物素干擾的能力不同。生物素干擾可能產(chǎn)生假陽性,也可能產(chǎn)生假陰性。一般來說,夾心法產(chǎn)生假陰性,競爭法產(chǎn)生假陽性。
使用了生物素-鏈霉親合素(streptavidin-biotin)系統(tǒng)的檢測系統(tǒng):
Access,DxI and DxC (Beckman Coulter);
Elecsys,Cobas and Modular platforms (Roche Diagnostics);
Isys platforms (Immuno Diagnostic System);
Ortho Vitros platform (Ortho Clinical Diagnostics);
Dimension Vista,Exl,Immulite platforms (Siemens Healthineers)
二、外源性干擾物質(zhì)
1、溶血
溶血(Hemolysis)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稱紅細胞溶解,簡稱溶血?捎啥喾N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體外,如低滲溶液、機械性強力振蕩、突然低溫冷凍(-20℃~-25℃)或突然化凍、過酸或過堿,以及酒精、乙醚、皂堿、膽堿鹽等均可引起溶血。
標本溶血時可釋放出大量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紅蛋白,在以辣根過氧化物酶為標記的ELISA測定中,會導致非特異性顯色,干擾測定結果。
解決方法:標本采集和處理時必須注意避免溶血。
2、標本被細菌污染
細菌菌體中可能含有內(nèi)源性辣根過氧化物酶,在ELISA試驗中可產(chǎn)生非特異性顯色而干擾測定結果。
3、標本保存時間過長
部分項目因穩(wěn)定性時間較短,需嚴格注意標本保存時間。
4、標本凝固不全
血液采集后,如收集管中無促凝劑和抗凝劑,則血液通常在半小時后開始凝固,18~24h完全凝固。日常檢驗中,常在血液還未開始凝固時即離心分離血清,此時因血液沒有完全凝固,離出的“血清”并非為完全的血清,其中仍殘留部分纖維蛋白原,易形成干擾,造成假陽性。
解決方法
血液標本采集后,應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離血清,或標本采集時用帶分離膠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適當?shù)拇倌齽?br />
5、樣本離心時間
個別標本由于離心制備不徹底,造成假陽性結果,如果忽略掉就會給臨床造成誤診,引起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故建議檢驗人員若遇到疑似陽性標本,最好延長離心時間,重復測定,可以降低假陽性率,增加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結 論
干擾物質(zhì)影響分析特異性,檢驗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格外注意,必須減少樣本中的干擾物質(zhì),避免對測定結果產(chǎn)生影響。
檢測干擾物質(zhì)引起地誤差。
CTA提供以下診斷試劑研發(fā)相關原料:
產(chǎn)品名稱 |
貨號 |
用途 |
備注 |
阻斷劑 |
CTA-9020 |
消除某些檢測樣本假陽性結果 |
|
酶專用穩(wěn)定劑 |
CTA-9021 |
有效保護酶標抗體中酶的生物活性 |
|
磁微粒化學發(fā)光磁珠專用穩(wěn)定劑 |
CTA-9022 |
管式發(fā)光中,保護磁珠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的生物活性 |
|
標準品專用穩(wěn)定劑 |
CTA-9023 |
用于標準品的穩(wěn)定 |
|
蛋白穩(wěn)定劑(干粉) |
CTA-9024 |
廣泛用于免疫診斷試劑中,有效保護抗原,抗體,標準品,質(zhì)控品及酶的生物活性 |
|
蛋白穩(wěn)定劑(100*,液體) |
CTA-9025 |
液體即用型,操作方便,按母液比例稀釋即用。 |
|
標準品專用稀釋液(human sera) |
CTA-9026 |
特殊項目標準品稀釋液,有效穩(wěn)定目的物質(zhì)及降低本底。 |
|
如感興趣,請聯(lián)系我們,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