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植物活體成像系統(tǒng)揭示植物病毒轉錄抑制侵染

植物活體成像系統(tǒng)揭示植物病毒轉錄抑制侵染

瀏覽次數(shù):1185 發(fā)布日期:2022-11-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202139日,寧波大學陳劍平院士/孫宗濤研究員團隊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植物RNA病毒侵染水稻后,通過病毒中的轉錄抑制因子抑制茉莉酸信號通路,協(xié)同促進病毒侵染與其介體昆蟲的取食行為,從而更有利于病毒的傳播與流行。研究成果以A class of independently evolved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s in plant RNA viruses facilitates viral infection andvector feeding”為題在線發(fā)表在了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NAS上。

在水稻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會遭受多種病毒的危害,對我國糧食的生產(chǎn)安全及產(chǎn)量產(chǎn)生嚴重威脅。常見的病毒種類有水稻條紋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負鏈RNA病毒)、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雙鏈RNA病毒)、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雙鏈RNA病毒)、水稻條紋花葉病毒(Rice stripe mosaic virus,RSMV,負鏈RNA病毒)等,主要通過介體昆蟲葉蟬或飛虱完成其侵染傳播過程。

在該研究中,陳院士團隊成員(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李路路和張合紅助理研究員)首先從不同植物RNA病毒中鑒定出了一類獨立進化且功能保守的病毒轉錄抑制因子。它們的分類地位和基因組結構千差萬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較低,但是這些調(diào)控因子具有較強的轉錄抑制活性。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一類轉錄抑制因子能夠與茉莉酸信號通路互作,并抑制其抗病功能。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不同類型植物病毒的致病機理存在共性,即這些病毒在與寄主的對抗博弈中獨立進化出了一類功能保守且具有轉錄抑制活性的蛋白,通過靶向抑制茉莉酸信號通路中關鍵功能模塊,從而對茉莉酸信號轉導起負調(diào)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本研究還闡述了在單子葉植物中這類功能高度保守的轉錄抑制子操縱茉莉酸抗病毒信號通路并促進寄主體內(nèi)病毒含量積累和介體昆蟲取食的新機制。

實驗結果表明,病毒侵染后的水稻均能促進介體昆蟲對水稻韌皮部的取食活動,并且利用茉莉酸途徑相關突變體進一步證明該行為變化是由于病毒侵染后茉莉酸信號通路受阻直接導致的。從病原角度來說,病毒侵染后通過阻斷寄生體內(nèi)的茉莉酸信號通路來促進介體取食,在某種程度上更有利于病毒的傳播和流行。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LUC作為報告基因,使用Dual-luciferase transient transcriptionalactivity assays(雙熒光素酶瞬態(tài)轉錄活性)方法驗證了轉錄抑制因子的抑制活性,之后使用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LCI)(熒光素酶互補成像技術)進一步驗證了轉錄抑制因子的抑制活性,以上實驗均通過美國TPI公司和北京博益Lumazone Sophia 2048B植物活體成像系統(tǒng)完成。

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LCI) assay
      
團隊前期研究揭示了水稻病毒抑制廣譜抗病毒生長素轉錄因子OsARF17的作用機制(PNAS,2020年),闡明了茉莉酸與油菜素甾醇途徑互作對水稻病毒侵染的影響(The Plant Cell,2020年;New phytologist,2017年)。在此基礎上,本研究繼續(xù)圍繞水稻病毒與激素途徑互作關系,進一步闡明了不同RNA病毒間致病機理的高度保守性,同時將茉莉酸介導單子葉植物防御病毒侵染與改變介體昆蟲取食行為相關聯(lián)。重要的是,這種共同靶標病毒侵染與介體昆蟲取食的抗病毒能力是廣譜性的,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該研究為病毒致病性、媒介行為和宿主防御之間相互作用提供新的科研視角,并為蟲傳病毒病的防控及遺傳改良作物抗病性提供廣譜性的靶標和策略。
 本文得到孫宗濤博士的同意,并引用了孫宗濤博士的文章,表示感謝

關于北京博益?zhèn)I(yè)儀器有限公司
      北京博益Bio-one成立于2004年,一直專注于生物樣本庫建設、植物活體分子標記成像系統(tǒng)、三維活體小動物熒光斷層成像技術、大分子與細胞膜表面受體相互作用等領域,致力于為科研用戶提供更新的技術與服務。自2006年,我們開始參與農(nóng)業(yè)種子基因庫與臨床樣本庫的設計與施工,積累了13年的4°C、-20°C、-80°C、液氮溫區(qū)庫等管理與維護經(jīng)驗;同時,自2008年開始,成像事業(yè)部追蹤最新的活體成像技術,不斷完善細胞-組織-活體的成像解決方案。欲了解上述領域內(nèi)更多最新的技術文獻與資訊,歡迎您關注此公眾號或訪問本司官網(wǎng) http://www.bio-one.cn。

技術服務聯(lián)系方式:

孫元元(技術部)
Tel:13810818543
柴丹(銷售部)
Tel:13810910943
田建華(應用工程師)
Tel:18302907782
張婷瑞(應用工程師)
Tel:13910490151
聯(lián)系郵箱:sales@bio-one.cn
來源:北京博益?zhèn)I(yè)儀器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10-64841721/1727,64842355/2356,58294864/4669,13810818543
E-mail:13810818543@139.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