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長新冠使患者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增加,或可造成永久性損害

長新冠使患者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增加,或可造成永久性損害

瀏覽次數(shù):745 發(fā)布日期:2023-3-2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zhuǎn)載,否則責任自負
 
長新冠持續(xù)損害公眾健康
 
在世界范圍內(nèi),新冠感染的幸存者現(xiàn)已超過數(shù)億人,然而大量患者在數(shù)月后仍未完全康復,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新冠長期癥狀 (Long COVID,簡稱長新冠)。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長新冠定義為:SARS-CoV-2 感染 3 個月后癥狀持續(xù)存在 (至少持續(xù) 2 個月),且這種癥狀無法用其他疾病來解釋[1]。
長新冠 (或稱新冠急性后遺癥) 是一種多系統(tǒng)疾病,其特點是癥狀和體征多樣,(目前發(fā)現(xiàn)有 200 多種癥狀),包括 ME/CFS (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征)、自主神經(jīng)障礙、對多個器官系統(tǒng)的影響以及血管和凝血異常。
在對武漢的 1733 名住院患者的隨訪研究中發(fā)現(xiàn),感染后 6 個月,63% 的患者報告有疲勞感,26% 有呼吸困難,5-9% 有胸痛和心悸。到 12 個月時,同一研究的調(diào)查人員顯示,呼吸困難 (30%) 和胸痛 (7%) 的癥狀略為普遍,而疲勞感有所改善 (20%)[1]。
長新冠發(fā)病率有多高?
 
一項基于 54 項研究和兩個美國電子醫(yī)療記錄數(shù)據(jù)庫的大型研究對 120 萬名新冠感染者 (來自 22 個國家) 的長新冠情況進行分析,并發(fā)表于醫(yī)學頂刊 JAMA。
數(shù)據(jù)顯示,在感染 3 個月后,這 120 萬有癥狀的 SARS-CoV-2 感染者中,至少有 1 種長新冠癥狀群 (持續(xù)疲勞伴身體疼痛或情緒波動;認知問題;或持續(xù)呼吸問題) 的患者比例為 6.2%,12 個月后,這 6.2% 的長新冠患者中仍有 15.1% 繼續(xù)出現(xiàn)癥狀群[2]
另外,如圖 1 所示,在有癥狀的 SARS-CoV-2 感染 3 個月后,≥20 歲的女性 (10.6%) 比 ≥20 歲的男性 (5.4%) 更容易出現(xiàn)長新冠癥狀群[2]

圖 1 2020-2021 年有癥狀的 SARS-CoV-2 感染后,存活并至少出現(xiàn) 種長新冠癥狀群患者的比例[2]。

近期 Nat Rev Microbiol 在線發(fā)表了一篇名為 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 的頂刊綜述。該綜述表明長新冠使患者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并且有些長新冠所帶來的機體損傷可能是永久性的[3]
長新冠對人體系統(tǒng)有何損傷?
 
數(shù)百項生物醫(yī)學發(fā)現(xiàn)表明,長新冠給許多患者造成了多個器官系統(tǒng)的損傷,從而引起了其它并發(fā)癥,如圖 所示。

左右滑動

圖 2. 長新冠癥狀以及對不同器官的影響[3]。

MCAS: 肥大細胞活化綜合征; ME/CFS: 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綜合征; POTS: 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

 

■ 免疫系統(tǒng)和病毒學

長新冠會導致免疫失調(diào)。感染 14 個月后,長新冠患者的循環(huán)白細胞會發(fā)生顯著變化:非經(jīng)典單核細胞、活化 B 細胞、雙陰性 B 細胞、衰竭 T 細胞以及分泌 IL-4 IL-6 CD4T 細胞數(shù)量增加,經(jīng)典樹突狀細胞數(shù)量減少,皮質(zhì)醇水平降低。

此外,在長新冠患者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被重新激活的病毒。這種再激活的病毒會導致線粒體破碎并嚴重影響能量代謝。有報告指出,病毒的持續(xù)存在可能是長新冠癥狀的驅(qū)動因素。

■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器官損傷

一項基于 153,760 位患者的分析表明:初次感染嚴重急性 SARSCoV-2 一年后,心臟驟停、糖尿病、肺栓塞等風險增加 (圖 3a); 長新冠患者 ME/CFS 和家族性自主神經(jīng)異常的風險明顯增加 (圖 3b); 突破性感染 (新冠疫苗接種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康復者體內(nèi)都能建立免疫保護屏障;突破性感染指機體在建立自身免疫保護屏障后依然被新冠病毒感染) 6 個月后,心血管疾病、疲勞等風險增加 (圖 3c)。
此外,新冠感染會造成多器官損。對 536 名患者 1 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 59% 的患者有單器官損傷,27% 有多器官損傷

圖 3. SARS-CoV-2 感染、長新冠以及突破性感染患者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增加[3]。

 

■ 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認知系統(tǒng)

對神經(jīng)和認知系統(tǒng)的損害是長新冠的主要特征,包括感覺運動癥狀、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感覺異常、頭暈和平衡問題、對光和噪音敏感、嗅覺或味覺喪失 (或幻覺) 以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長新冠誘發(fā)的認知障礙風險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感染新冠后的 2 個月,有 16% 的患者出現(xiàn)認知障礙,這種比例在感染 12 個月后增加至 26%。

一份關于 130 多萬名新冠患者的報告顯示,焦慮和抑郁等精神健康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恢復正常,認知障礙、癲癇發(fā)作、癡呆、精神病和其他神經(jīng)認知狀況的風險增加并持續(xù)了至少兩年。

■ ME/CFS、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癥和相關疾病

ME/CFS 是一種多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免疫性疾病,其診斷標準是:至少在 6 個月內(nèi),從事新冠感染前的職業(yè)、教育、社交或個人活動出現(xiàn)能力大幅下降或受損的情況,同時伴有休息也無法緩解的極度疲勞、運動后不適、睡眠紊亂和認知障礙或直立性不耐受 (或兩者兼有)。

高達 75% 的 ME/CFS 患者不能全職工作,25% 的 ME/CFS 重癥患者臥床不起,依賴他人照顧。研究人員對 ME/CFS 和長新冠之間的相似性進行了評估,大約一半的長新冠患者符合 ME/CFS 的診斷標準

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特別是 POTS,通常與 ME/CFS 共病。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長新冠研究患者中,67% 患有 POTS。此外,MCAS (肥大細胞活化綜合征) 患病數(shù)量和疾病嚴重程度也大大增加

■ 生殖系統(tǒng)

與未感染新冠以及感染新冠但無長新冠癥狀的婦女相比,患長新冠的婦女更容易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diào)、月經(jīng)稀少、卵巢儲備下降和生殖內(nèi)分泌紊亂等情況。病毒還可能使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增加。研究表明,長新冠患者的精子數(shù)量、精液量、精子活力和形態(tài)以及精子濃度均受損

■ 呼吸系統(tǒng)和胃腸道系統(tǒng)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幸存者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率是普通人群的兩倍。氣短和咳嗽是最常見的呼吸道癥狀,分別有 40% 20% 的長新冠患者持續(xù)至少 7 個月。影像學研究也證實了長新冠患者的肺部異常。
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顯著改變,并且這種腸道生態(tài)失調(diào)至少持續(xù) 14 個月。長期慢性胃腸道癥狀包括惡心、腹痛、食欲不振、胃灼熱和便秘。此外,將長新冠患者的腸道細菌轉(zhuǎn)移到健康小鼠體內(nèi),會導致小鼠認知功能喪失和肺防御受損。
如何應對長新冠? 
 
我們需要保持警惕,但也無須恐慌。長新冠患者的普遍癥狀 (如疲勞、乏力、焦慮和抑郁) 可在后期自行恢[1-2,4]?赏ㄟ^合理的營養(yǎng)攝入和規(guī)范作息來加強身體機能,以促進身體的康復。

一項對 361,934 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報告顯示,維生素 D 不足與 SARS-CoV-2 感染風險的增加有顯著關聯(lián)[5]。從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 (魚、蘑菇和維生素 D 強化食品) 中攝入維生素 D,可能對長新冠風險有積極作用[4] (目前缺乏數(shù)據(jù)支撐,合理飲食即可)營養(yǎng)管理在慢性病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適當?shù)臓I養(yǎng)可以減輕病毒感染的表現(xiàn)[6]。我們也可以適量食用牛奶、蛋類、肉類、堅果等營養(yǎng)密度高的食物。另外,充足的睡眠在增強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抗外部刺激方面也具有積極作用,可促進自身組織器官的恢復[4]。

相關產(chǎn)品

Nirmatrelvir

Nirmatrelvir 是一種口服有效的 SARS-CoV 3CLpro 抑制劑。 

Ritonavir

Ritonavir 是一種 SARS-CoV 3CLpro 抑制劑 (IC50 = 1.61 μM)。

EIDD-2749

EIDD-2749 是一種具有口服活性的 RdRp 抑制劑,能有效抑制 RSV 和 SARS-CoV-2 的復制。

抗 COVID-19 化合物庫

抗 COVID-19 化合物庫 1505 個可能具有抗新型冠狀病毒活性的化合物集合,是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有力工具。

GS-704277

GS-704277 是 Remdesivir 的丙氨酸代謝產(chǎn)物,在體外對 SARS-CoV-2 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MMT5-14

MMT5-14 抑制 SARS-CoV-2 以及 α,β,γ 和 δ 變種 EC50 值分別為 0.4,2.5,15.9,1.7 和 5.6 μM。

ATV006 

ATV006 是一種具有口服活性的抗病毒劑和 GS-441524 酯類前藥,能有效抑制 SARS-CoV-2 及其變體的復制。

MCE 的所有產(chǎn)品僅用作科學研究或藥證申報,我們不為任何個人用途提供產(chǎn)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Raman B, et al. Long COVID: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with a cardiovascular focus. Eur Heart J. 2022 Mar 14;43(11):1157-1172. 
 
2. Wulf Hanson S, et al. 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 JAMA. 2022 Oct 25;328(16):1604-1615. 
 
3. Davis HE, et al. 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 Nat Rev Microbiol. 2023 Jan 13:1-14. 
 
4. Koc HC, et al. Long COVID and its Management. Int J Biol Sci. 2022 Jul 11;18(12):4768-4780. 
 
5. Liu Q, et al. Gut microbiota dynamic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Gut. 2022 Mar;71(3):544-552. 
 
6. Morais AHA,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diet and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perspective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Br J Nutr. 2021 Apr 28;125(8):851-862. 
 
點擊化學:https://www.medchemexpress.cn/click-chemistry.html​

 

 

來源:上海皓元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21-58955995
E-mail:sales@medchemexpress.cn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