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乙;(Acetylation)是蛋白在乙;D移酶(或非酶)的催化下,將乙;鶊F轉移并添加在蛋白賴氨酸殘基或蛋白N端上的過程,在調(diào)控蛋白質功能、染色質結構和基因表達中起重要作用。
乙;揎椫饕譃閮深悾旱鞍譔端的乙酰化修飾和蛋白賴氨酸上的乙;揎。N端乙;揎棿蟛糠职l(fā)生在真核生物的蛋白上,由N乙酰轉移酶(NATs)催化;賴氨酸上的乙;揎検且粋可逆的過程,主要由賴氨酸乙;(KATs)和賴氨酸去乙;(KDACs)催化。
應用方向
寄樣要求
血清、血漿:500 uL/sample
細胞﹑微生物:1× 108cells/sample
植物嫩葉、嫩芽:10g/sample
植物種子、果實:10g/sample
Title(標題):Fungal-induced protein hyperacetylation in maize identified by acetylome profiling
發(fā)表期刊:PNAS
影響因子:9.504
技術方法:iTRAQ、乙;揎椂康鞍捉M
研究內(nèi)容
賴氨酸乙酰化是一種關鍵的翻譯后修飾,調(diào)節(jié)一系列生物過程中涉及的多種蛋白質。已知編碼乙酰轉移酶的病原體效應蛋白可以直接乙酰化宿主蛋白從而改變免疫過程。胭脂蟲毒素(HCT),一種由真菌玉米圓斑病菌種1(C. carbonum race 1)產(chǎn)生的組蛋白去乙;敢种苿,可以增強病原體感染玉米植物的能力。
組蛋白乙酰化狀態(tài)的改變在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中起著核心作用。關于HCT如何實際促進毒性的機理仍然未知。因此作者選擇hmlA玉米突變株作為研究對象,該突變株是編碼依賴NADPH的HC-毒素還原酶(HCTR)缺陷型,不能使HCT失活,表現(xiàn)出對C. carbonum race 1的易感。應用iTRAQ標記蛋白組和乙;揎椀鞍捉M技術研究玉米真菌誘導機制。
富集抗體
Anti-acetyl-lysine antibody(lmmuneChem-lCP0388)
技術路線
研究結果
發(fā)生乙;揎椀挠衩椎鞍
參考文獻下載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hbW_MxElgSSpaWoNpZ61qw
提取碼:sr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