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一文了解如何使用酶標儀獲得更好的數據

一文了解如何使用酶標儀獲得更好的數據

瀏覽次數:3616 發(fā)布日期:2024-1-10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酶標儀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實驗室儀器,可測量化學、生物或物理過程。通過將光信號(吸光度、熒光或化學發(fā)光)轉化為讀數,酶標儀支持研究人員進行多種生物學分析。

從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到藥物發(fā)現和開發(fā),再到診斷等應用,酶標儀具有強大的檢測能力。

那么如何讓您的酶標儀發(fā)揮最佳性能,獲得可靠、準確的數據呢?以下為您放送5個小貼士。

 1 

優(yōu)化增益設置

酶標儀的測量范圍指的是可測量的最強和最弱信號之間的范圍,“增益”是影響此范圍的主要參數。高增益可大幅放大光信號,適用于產生信號較弱的樣品。低增益對信號的放大程度較小,適用于產生信號較強的樣品。增益設定取決于具體的檢測方法。增益設置過高可能會導致讀數飽和并失去準確性;增益設置過低可能導致低水平信號檢測效果不佳(圖1)。要找到理想的增益值,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但可以遵循一些通用準則:

避免信號飽和

避免使信號強度超過酶標儀的動態(tài)范圍。如果出現過飽和,會導致超出范圍的信號被剪切,或導致額外信號損失。

優(yōu)化信噪比

選擇的增益值應最/大/程度地增強信號,并降低背景噪音。過高的增益會放大信號,同時也可能放大噪音。找到合適的平衡點至關重要,這將有助于優(yōu)化信噪比。

使用校準和標準曲線

使用一系列已知濃度的樣品建立標準曲線,可以得出需要測量可靠信號的濃度范圍,有助于確定儀器所需的最佳增益設置。

保持一致性

一旦找到能夠提供可靠、一致結果的增益值,應盡量在相關實驗中使用相同的設置,這將有助于確保結果的可再現性。

遵循制造商的建議

酶標儀制造商會為具體的測定或分析法的提供相應的指導建議,該資料是增益調節(jié)的實用參考。

對于BMG LABTECH酶標儀的建議是,增益調節(jié)初始設置的目標值為樣品孔預計產生最強信號的90%。在動力學測定等應用中,信號隨時間而變化,則建議初始將目標值設定為空白樣品的10%。另外,比較先進的酶標儀具有自動增益調節(jié)功能。CLARIOstar® Plus和VANTAstar® 配備的動態(tài)范圍擴展技術 (EDR) 可提供8個數量級濃度的動態(tài)范圍,無需手動調節(jié)增益。

 

圖1:某酶標儀的動態(tài)范圍

 

 2 

注意閃光次數的影響

熒光或吸光度測量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與激發(fā)樣品的閃光次數有關,需要了解閃光次數對測量產生的影響(圖2)。

圖2:用于熒光檢測的光源和探測系統(tǒng)
 

一個關鍵點是閃光次數與測量時間之間的權衡。酶標儀進行測量所需的時間會隨著閃光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對于動力學應用,測量數據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極短,多次閃光會顯著增加測量時間。

當應用對速度有要求時,容易傾向于選擇較少的閃光次數。但酶標儀可以得出多個數據點的平均值。使用的閃光次數越多,每次閃光之間的差異就越小。

雖然較多的閃光次數有助于提高測量的統(tǒng)計可靠性,但不建議每次測量都使用盡可能多的閃光次數,這樣會增加測量時間,而且與使用較少閃光次數的測量相比,并不一定能明顯改善數據質量。對于多數檢測應用,10-50次閃光是夠用的。某些特定的應用可能需要更多的閃光次數。

總之,為一項檢測選擇適當的閃光次數,有助于保持較低的變異系數 (%CV) 和標準差,從而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3 

找到理想的焦距

焦距是指酶標儀的探測系統(tǒng)與微孔板中樣品之間的距離。最佳對焦位置是酶標儀能檢測到樣品最高信號強度的平面。

了解樣品的性質

不同的樣品需要不同的焦距來獲取樣品的最佳信號強度。例如,貼壁細胞樣品會在微孔板的孔底形成細胞層,接近孔底部的焦距可獲得最高的信號強度。先進的酶標儀可在測量前進行焦距調整,自動識別某個樣品或某組樣品的最佳焦距(圖3)。

圖3:某酶標儀的焦距曲線

 

了解微孔板類型

如果使用的微孔板類型不同,同一樣品的最佳焦距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孔底分不同形狀,如果是圓形的,孔內每個位置的液體深度和局部環(huán)境都略有不同。因此,相同的樣品在不同形狀的微孔板中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焦距。不同材料或不同孔密度(如96/384/1536)的微孔板也可能需要不同的焦距高度。微孔板底座的高低也會有影響。

注意加液體積的影響

樣品的加液體積會影響焦距,在操作中應確保一致性。如果加液體積出現差異,無論是無意為之還是出于其他原因,都會影響結果的可靠性。各孔之間就算相差幾微升,也會使測量結果出現較大偏差。

 

 4 

降低自發(fā)熒光

基于細胞的分析法(CBA)是生命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這方面通常會遇到的一個挑戰(zhàn)是自發(fā)熒光,即生物物質自然發(fā)出的熒光。自發(fā)熒光通常來自細胞培養(yǎng)基或細胞本身的成分。

生化檢測通常在純水或成分簡單的緩沖溶液中進行,自發(fā)熒光可以忽略不計。但CBA通常需要額外的生物成分,如血清或氨基酸,來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這些額外成分會增加自發(fā)熒光。細胞也會因其成分而產生自發(fā)熒光。細胞中天然存在的熒光團通常會在光譜的藍綠區(qū)發(fā)出熒光,在考慮規(guī)避其自發(fā)熒光特性的解決方案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圖 4)。

 

圖4:導致細胞自發(fā)熒光的細胞內成分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那么,在酶標儀上進行CBA檢測時,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獲得可靠、準確的數據呢?

緩沖液的選擇

建議選擇自發(fā)熒光較低的緩沖液,如磷酸鹽緩沖鹽水 (PBS),可大程度提高信噪比。應盡量避免在培養(yǎng)基中使用酚紅等分子,并盡可能減少血清等補充營養(yǎng)物的用量。對于熒光測量,可考慮使用FluoroBrite™ 等培養(yǎng)基,其自發(fā)熒光水平較低,是PBS的良好替代品。

光學元件的選擇

如果可選,建議使用底部光學元件進行CBA的測量。這樣可以避免光線穿過細胞上方的上清液。如果研究的是貼壁細胞,底部光學元件可確保樣品發(fā)出更好的信號,并減少懸浮細胞的培養(yǎng)基可能產生的自發(fā)熒光。

熒光團的選擇

如果可選,應使用紅移染料進行檢測,以避免細胞成分產生自發(fā)熒光。紅移染料在波長較大的區(qū)域發(fā)射,可避免探測到藍綠區(qū)域。天然細胞熒光團的自發(fā)熒光通常會在藍綠區(qū)域產生干擾,在光譜的紅色區(qū)域進行測量有助于減少這些天然熒光團產生的背景熒光。

 5 

降低異質樣品的數據變異性

在使用酶標儀進行測量時,降低不必要的數據變異性非常重要。在CBA應用中,細胞通常以非均質的方式生長。這對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帶來了挑戰(zhàn)。有些酶標儀只從孔的中心讀取一個讀數,由于細胞在整個孔中分布不均勻,這個讀數可能無法反映樣品的全貌。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在多點采集信號,以降低數據變異性。以螺旋、軌道或矩陣模式捕獲信號的酶標儀可確保更精確的測量(圖5)。這不僅適用于貼壁細胞等非均質樣品,也適用于聚集的細菌和酵母。

 

 

圖5:孔掃描選項:軌道、螺旋和矩陣式掃描。

 

綜上,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酶標儀是一種高效、用途廣的工具。本文介紹的一些技巧有助于確保其輸出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有關這5個貼士的更多信息和基于數據的證據,請訪問文末的“閱讀原文”。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們還將對這些使用技巧進行更加詳細的介紹,敬請持續(xù)關注!

 

轉載自:BMG LABTECH

 

 

 

歡迎關注進科馳安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Bio-Gene)

回復:BMG,查看相關視頻

長按以下二維碼可識別關注公眾號

廣州進科馳安科技有限公司

Bio-Gene Technology Ltd.

熱線:176 2009 3784

www.bio-gene.com.cn

marketing@bio-gene.com.cn

香港 北京 上海 廣州 濟南

發(fā)布者:廣州進科馳安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17620093784
E-mail:marketing@bio-gene.com.cn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