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細胞計數儀助力細胞趨化的全過程量化結果研究

細胞計數儀助力細胞趨化的全過程量化結果研究

瀏覽次數:557 發(fā)布日期:2024-10-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趨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細胞沿著化學物質濃度梯度移動的現象,該過程在生物學和醫(yī)學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免疫反應、胚胎發(fā)育、損傷修復和癌癥轉移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

1. 化學信號:趨化作用依賴于化學物質的濃度梯度,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趨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s)。趨化因子可以是細菌、病毒、受損組織或炎癥細胞釋放的物質,它們通過不同的機制誘導細胞在體內的遷移和定向增殖,從而影響生理和病理過程。
2. 細胞受體:目標細胞表面有特定的受體,能夠識別和結合趨化因子。受體結合后會引發(fā)細胞內部信號傳導,促使細胞移動。
3. 細胞移動:細胞通過重組其內部骨架結構(如肌動蛋白和微管)來實現移動。細胞前端向高濃度區(qū)域延伸,后端收縮,從而實現整體移動。

趨化作用的生物學功能:
1. 免疫系統(tǒng):趨化作用引導白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到達感染或炎癥部位,以消滅病原體和清除受損細胞。
2. 發(fā)育和修復: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趨化作用幫助細胞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傷口愈合時,趨化作用引導修復細胞到達損傷部位。
3. 癌癥:某些癌細胞利用趨化作用逃離原發(fā)腫瘤并侵入其他組織,導致轉移。
 
趨化作用的研究方法:
趨化性實驗是評估細胞趨化能力的實驗工具。研究人員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確定細胞對分析物趨化親和力,以確定細胞的趨化能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Boyden chamber(Boyden小室法):也稱為Transwell遷移實驗,是準確測定趨化行為的常用工具。細胞加入上腔,而含有測試物質的液體被注入下腔。為了模擬體內條件,可在過濾器上覆蓋細胞外基質分子(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Multiwell室具有多個孔室(例如 NeuroProbe),可以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多個平行樣本個樣本,從而提高了測量效率。
 
圖1.左側為Boyden chamber,右側為Multiwellchamber
 
2. Bridge chambers(橋室實驗)
另一種情況下,兩個腔室水平并排連接(Zigmond 腔室)或作為載玻片上的同心環(huán)(Dunn 腔室)。腔室之間狹窄的連接橋上形成濃度梯度,通過光學顯微鏡,在連接橋的表面上計數遷移細胞的數量。

圖2.左側為Bridge chambers,右側為Capillary techniques
 
3. Capillary techniques(微管技術)
一些微管技術也提供類似腔室的布置,但是,細胞和測試物質之間沒有過濾器。使用 4-8-12 通道移液器,通過多孔類型的探針獲得定量結果。移液器的準確性和并行運行樣本數量的增加是該測試的一大優(yōu)勢。

細胞計數:從下室(長孵育時間)或過濾器(短孵育時間)計數陽性反應細胞。檢測細胞時,使用一般染色技術(例如臺盼藍)或特殊探針(例如使用 MTT 檢測法檢測 mt-脫氫酶)。標記細胞(例如熒光染料)也可使用,在某些檢測中,細胞在遷移過濾器時會被標記。
 
有什么工具可以助力細胞趨化研究呢?
在上述實驗與技術中,對細胞計數和細胞狀態(tài)的觀察有更高的要求,那么有什么工具可以更好助力趨化實驗的研究呢?
 
奎克泰生物的ADAM™系列熒光細胞計數儀JuLI™系列實時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tǒng)可以更快、更準確地完成細胞計數與細胞趨化過程的觀察。
 
細胞計數在趨化作用的研究中有著關鍵意義,傳統(tǒng)的人工細胞計數和自動細胞計數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操作繁瑣、計數不準,耗時耗力,使用的臺盼藍染色方法也存在誤差,計數不夠精準。ADAM™系列熒光細胞計數儀通過熒光染色完成細胞計數,并可自動分析細胞成團率百分比,以保證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
 
圖3.ADAM™系列熒光細胞計數儀
 
JuLI™系列實時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tǒng)能夠放置于培養(yǎng)箱內,對細胞實時觀察、拍攝記錄生長周期的全過程,在保持細胞生長環(huán)境穩(wěn)定的情況下,同時對細胞計數、拍照,形成視頻,提供細胞趨化過程視頻和量化結果。
 

圖4.JuLI™系列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tǒng)
 
此外,JuLI™ Stage活細胞成像分析系統(tǒng)具有全自動X-Y-Z軸、三色熒光、自動/手動對焦、Z-Stack、圖像拼接等功能,實現細胞趨化過程中的實時監(jiān)測和無損成像,通過明場/熒光細胞圖像,基于圖像分析軟件,鑒定細胞形態(tài)變化。
 
來自韓國加川醫(yī)科大學解剖學系的研究團隊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期刊發(fā)表題為“Proangiogenic functions of an RGD-SLAY-containing osteopontin icosamer peptide in HUVECs and in the postischemic brain”的文章,研究人員在HUVECs細胞上制造劃痕,用不同藥物處理細胞,使用JuLI™ Stage進行拍攝,最終呈現第0 h和第12 h的拍攝結果。
 
圖5. 細胞遷移結果示意圖
來源:蘇州奎克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18551209891
E-mail:lipeipei9891@quictek.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