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模型給藥中有很多給藥途徑~但大多數(shù)都是全身給藥,不但造成了貴重藥物的浪費,而且也造成了沒有必要的全身藥物影響~
腎臟疾病模型的治療常用給藥方法之不足:
1、尾靜脈注入:尾靜脈注入不能鎖定靶向器官,顯像差
2、腎實質注入:干細胞轉移率不高
3、腎包膜下注入:藥物吸收不好,干細胞轉移不均勻
4、腎動脈注入:腎動脈直接穿刺注射后難以止血及造成腎動脈血管內膜損傷引起的腎動脈血栓等原因導致實驗側腎臟低灌注,甚至失去血供,導致實驗失敗
因此。根據(jù)大鼠的心血管解剖結構小編成功的建立了導管經(jīng)左側頸動脈直視下介入腎動脈注入藥物及干細胞的方法,簡便易行,手術時間短,成功率高,小編總結此方法特點:遠距離插管,零距離給藥。
先從影像學了解一下血管解剖結構吧... ...
上圖由美國拜耳公司Perry Liu提供,趙桂鋒標識
特殊材料的準備
PE10導管:外徑 0.5MM內徑 0.3MM尖端剪成 75°斜角,尖峰略向內彎。
手術方法:
腹部開口
腹部劍突下 1cm處向尾端背皮 6cm常規(guī)皮膚消毒,鋪巾展單,沿腹中線分層切口膚和腹肌,開窗 2cm生理鹽水溫濕紗布將腸道推開,充分暴露腹主動脈從橫隔膜至左腎動脈分叉處。
頸部開口
暴露左頸總動脈,遠心端永久性結扎,留牽引線, 近心端穿線備用,頸動脈斜 剪一小口,將 PE10 導管向近心端方向插入并輕度結扎近心端打活結,使導管和左頸總動脈輕度結扎,保證血管導管入口處不漏血為宜,導管經(jīng)左側頸動脈-主動脈弓降部-胸主動脈,進入腹主動脈。
導管導入腎動脈
用棉簽輕壓腎動脈,腹主動脈分叉處,確認管在腹主動脈里,將左側腎動脈輕輕拉向右側直到與腹主動脈平行位,調整導管頭端插入左腎主動脈,根據(jù)實驗要求可以調整導管插入腎動脈前支、后支及腎上腺動脈,以便將藥物準確的注入靶器官。
導管導入路線示意圖
此方法同樣可以有效的擴展到其他靶器官精準給藥,減少藥物對其他臟器的損傷和貴重藥物的損失~~~
此論文于2011年已發(fā)表在《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論文作者:趙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