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ELISA實驗基質效應評估方法總結

ELISA實驗基質效應評估方法總結

瀏覽次數(shù):1102 發(fā)布日期:2023-10-9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在ELISA實驗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樣品濃度挨近試劑盒的靈敏度,容易發(fā)生樣本OD450值低于空白值的現(xiàn)象,特別是在血清和血漿樣本中。這就有可能是基質效應導致的結果。

基質效應定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基質,基質是指樣品中目標分析物以外的部分。由于基質成分會對分析過程有顯著干擾,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業(yè)內把這些影響統(tǒng)稱為基質效應。這是ELISA試劑盒開發(fā)和使用中需要避開的雷。

基質效應判斷:

當單個樣本或少量樣本值低于空白值時,可能是實驗操作出現(xiàn)問題,這時應增加重復,進步操作技術。當許多樣本都低于空白值時,應思考基質效應的影響,建立校正曲線予以修改;|效應的原因錯綜復雜,有可能是樣品中存在的基質導致原抗體的聯(lián)絡結合能力下降,便產生了樣本值低于空白值的現(xiàn)象。導致樣本值無法計算出數(shù)值,或許數(shù)值為負。

雖然原因復雜,但有方法可以用來評估基質效應。

種方法是采用線性稀釋,一般來講,抗原和捕獲抗體、檢測抗體之間的結合作用很強,樣品濃度被稀釋并不影響它們的結合,而造成基質效應的非特異結合的力要弱很多,如果不斷稀釋樣品,非特異結合造成的干擾會逐步減少,測量值也更接近真實值。沒有基質效應時,無論如何稀釋,測量值都和真實值吻合。而有基質效應時,稀釋會造成非特異性結合比例的減少,測量值也相應地產生很大改變。

第二種方法是摻入回收率實驗,將低、中和高濃度的分析物摻入到已測定過濃度的樣本中,摻入前后實測到的濃度增加部分與摻入濃度之比就是回收率,回收率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xiàn)。回收率介于80-120%,才符合標準。

ELISA實驗中基質效應避免:

1、基質凈化法

植物性基質主要雜質:色素、酸類、糖類,常用GCB/NH2、GCB/PSA、Si、C18 SPE 方式和QuEChERS方式除雜。

動物性基質主要雜質:脂肪、蛋白質,常用C18、HLB、Si、離子交換 SPE方式除雜。

2、直接稀釋法

優(yōu)點:
直接稀釋法通過有機溶劑稀釋樣品基質萃取液的濃度,即減少待測溶液中雜質含量。

缺點:
會犧牲檢出限。

3、加入內標物或同位素內標物法

優(yōu)點:
加入內標物或同位素內標物參與前處理過程可以有效補償目標農藥的折損,還可以有效地消除因進樣不充分或儀器響應不穩(wěn)定造成的結果差異。

缺點:
內標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基質效應的影響,且其價格昂貴、市場供應不足。

4、加入分析保護劑法

優(yōu)點:
試驗證明,保護劑可以有效改善敏感農藥的響應、峰形和方法的穩(wěn)定性。

缺點:
分析保護劑的添加對某些農藥的分析也失去作用。

5、基質匹配標準溶液校正法

優(yōu)點:
基質匹配標準溶液校正法是當今國際上公認一種有效補償基質增強效應和基質減弱效應的方法。

缺點:
工作量大;獲取不含目標區(qū)的空白基質難度大。

6、優(yōu)化儀器條件

每種方法均有優(yōu)缺點,具體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兼顧準確、經(jīng)濟、高效的一種或多種方法。

來源: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21-57763112
E-mail:3004987436@qq.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