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通過小腸上皮細胞(IEC)來調節(jié)T細胞分化(IEL)的分子機制

通過小腸上皮細胞(IEC)來調節(jié)T細胞分化(IEL)的分子機制

瀏覽次數(shù):221 發(fā)布日期:2021-3-1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吸收的場所,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組、免疫細胞和粘膜屏障共同筑成了腸道上皮的穩(wěn)態(tài),是人體健康的重要防線之一。這里和大家一起精讀一篇發(fā)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雜志上的文獻,該研究首次揭示了通過小腸上皮細胞(IEC)來調節(jié)T細胞分化(IEL,上皮內(nèi)淋巴細胞)的分子機制,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微生物群對于小腸中MHCII和PD-L1以及IEL的上皮分化至關重要。

 

小腸中,經(jīng)典CD4+ T細胞可分化為CD4+ CD8αα+上皮內(nèi)淋巴細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IELs),但是它們周圍的小腸上皮細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在其中的作用還不明確。近日,Dr. Moon帶領的韓國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腸遠端,IECs在微生物群和IFN-γ的刺激下能通過表達MHC II類分子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提供生態(tài)龕(niche)適應信號,來促進CD4+CD8αα+IELs(DP IELs)的分化。 這一研究結果發(fā)表在了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雜志上[1]。

 

備注:下文中的SP表示CD4+單陽性(single positive)細胞;DP表示CD4+CD8+ 雙陽性(double positive)細胞。

 

IELs的分化需要IECs上MHC II的表達

為了探究IECs在DP IELs分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典型APC的作用,研究者們分析了C57BL/6野生型小鼠小腸不同部位中,MHC II在IECs上的表達情況。一系列的流式實驗、RNA-seq實驗都顯示IECs在DP IELs分化過程中的作用與MHC II抗原呈遞相關。此外,為了弄清楚IECs表達的MHC II在DP IELs分化中的作用,研究者們使用了一種特異性在IECs中敲除了MHC II的小鼠(MHC II△IEC),并通過與MHC IIfl/fl對照組小鼠相比,證實了IELs的分化需要IECs上MHC II的表達(圖1G-H)。

圖1G-H. 流式(G)和免疫熒光實驗(H)都顯示:與MHC IIfl/fl對照組小鼠相比,MHC II△IEC小鼠的DP IELs在SP IELs細胞中的比例顯著下降。此外,免疫熒光實驗(H)顯示,大部分DP IELs都與高表達MHC II的上皮細胞的基底外側面相接觸。

 

MHC II在IECs上的表達依賴于IFN-γ的存在

有報道顯示IFN-γ在非造血細胞(例如IECs)中能強效誘導MHC II的表達。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研究者們使用了一款IFN-γ受體敲除小鼠(IFN-γR−/−)。與前人的實驗結論一致:在IFN-γR−/−小鼠的IECs上,未檢測到MHC II的表達,而且DP IELs分化嚴重受阻,其在SP T細胞中的比例幾乎為0(圖2A);在野生型小鼠中,加入anti-IFN-γ抗體后,MHC II的表達水平以及DP在SP IELs細胞中的比例都顯著降低(圖2B)。此外,有報道顯示IFN-γ是DP IELs分化所必需的:它能通過誘導轉錄因子T-bet的表達,促進DP IELs的分化。這說明IFN-γ在DP IELs的功能成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2A-B. IFN-γ在非造血細胞(例如IECs)中能強效誘導MHC II的表達。

 

為了探究IELs和IECs中,IFN-γ對DP IELs分化的影響,研究者們構建了骨髓(Bone marrow,BM)嵌合體小鼠:從供體小鼠的腿骨中取得BM細胞,靜脈注射到經(jīng)致死劑量輻照后的受體小鼠體內(nèi)(供體小鼠的造血細胞→受體小鼠),8周造血重建期過后處死受體小鼠。結果顯示(圖2C):無論是在造血細胞(例如CD4+IELs),還是非造血細胞(例如IECs)中,DP IELs的分化都需要完整的IFN-γR信號。此外,之前在野生型小鼠中觀察到的不同小腸部位中MHC II表達量和DP IELs比例的明顯差異,在BM嵌合型小鼠中都未能觀測到。研究者們推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免疫重建后的受體小鼠比穩(wěn)態(tài)時產(chǎn)生了更多的IFN-γ,而這改變了腸道微環(huán)境,使其炎癥化,因此消除了這種區(qū)域性差異。

圖2C. DP IELs的分化需要完整的IFN-γR信號。

 

為了直接探究MHC II+IECs是否在DP IELs分化中起到了非典型APC的作用,研究者們構建了分別來源于IFN-γR+/+小鼠和IFN-γR−/−小鼠的小腸類器官(orgnoids)。他們首先驗證了IFN-γ在類器官中能發(fā)揮與體內(nèi)一致的效果:IFN-γ能強效誘導類器官中IECs上MHC II的表達(圖2D-E)。此外,有研究顯示,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 (T-bet)是DP IELs分化過程中的重要上游調控因子,它能誘導Runx3的表達并抑制ThPOK 的表達;而T-bet誘導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例如IFN-γ)在腸道微環(huán)境刺激因子的存在下,能進一步促進DP IELs的分化。因此,研究者們在腸道微環(huán)境刺激因子TGF-β和視黃酸(Retinoic acid,RA)存在的情況下,將經(jīng)IFN-γ和卵清白蛋白多肽(ovalbumin peptide,OVAp)預刺激后的小腸類器官,以及經(jīng)anti-CD3ε/CD28預刺激后的OVA特異性CD4+ T細胞(OT-II)進行24h共培養(yǎng)(圖2F)。結果顯示:IFN-γ能誘導MHC II大量表達;MHC II+IECs在DP IELs分化中起到了非典型APC的作用,且TGF-β和RA刺激能進一步促進DP IELs的分化。

圖2D-E. 流式(D)和免疫熒光實驗(E)顯示:進行IFN-γ刺激后,IFN-γR+/+小鼠來源的類器官IECs上的MHC II表達水平顯著升高,而IFN-γR−/−小鼠來源的類器官IECs上的MHC II不表達。

 

圖2F-G. 共培養(yǎng)實驗示意圖(F);IECs上MHC II的表達情況(G左);DP在SP OT-II細胞中的比例(G右)。

 

IECs上經(jīng)IFN-γ誘導產(chǎn)生的PD-L1在DP IELs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上述實驗知道MHC II+IECs能作為APC對CD4+IELs進行同源刺激后,研究者們推測它們也能表達其他能與MHC II一起協(xié)同調節(jié)T細胞的共受體。此外,由于MHC II在IECs上的表達依賴于IFN-γ的存在,研究者們進一步推測這些共受體應該與IECs中的IFN-γ信號有關。對經(jīng)IFN-γ處理或不處理的小腸類器官進行RNA-seq分析,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編碼PD-L1蛋白的Cd274基因與MHC II關聯(lián)基因的表達顯著相關(圖3A-B)。類器官實驗(圖3C)和體內(nèi)實驗(圖3D-E)都表明IFN-γ能顯著影響PD-L1表達量。為了進一步證實DP IELs分化需要IECs上PD-L1的表達,研究者們使用了PD-L1敲除小鼠(PD-L1−/−)、RAG-1敲除小鼠(RAG-1−/−,小鼠無成熟T、B細胞)、特異性在IECs中敲除了PD-L1目的基因的小鼠(PD-L1△IEC)以及由賽業(yè)生物構建的PD-L1fl/fl對照組小鼠。一系列實驗結果(圖F-H)都顯示IECs上的PD-L1在DP IELs分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3A-B. 差異表達基因熱圖(A)和火山圖(B)。

 

圖3C-E. (C)經(jīng)不同濃度IFN-γ處理后,小腸類器官PD-L1的表達量;(D)與IFN-γR+/+小鼠對比,IFN-γR−/−小鼠中的PD-L1表達量顯著降低;(E) 在IFN-γR+/+小鼠體內(nèi)注射anti-IFN-γ抗體后,IECs上PD-L1的表達量顯著降低。

 

圖3F-H. (F)與PD-L1+/+小鼠對比,在PD-L1−/−小鼠回腸中,DP IELs比例明顯下降;(G)將脾CD4+ T細胞輸入到RAG-1−/−小鼠體內(nèi)后,在小鼠體內(nèi)加入anti-PD-L1抗體,DP IELs發(fā)育受阻;(H)與PD-L1fl/fl小鼠對比,在PD-L1△IEC小鼠回腸中,DP IELs比例明顯下降。

 

微生物群對小腸中MHC II和PD-L1的表達以及DP IELs的分化至關重要

有報道顯示小腸中IFN-γ的產(chǎn)生以及IECs上MHC II的表達都需要微生物群,因此,為了探究IECs上PD-L1的表達是否受到微生物群調控,研究者們使用了無菌(Germ-free,GF)小鼠、無特定病原體級(specific pathogen–free,SPF) 小鼠進行實驗。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微生物群誘導產(chǎn)生的IFN-γ能刺激IECs表達MHC II和PD-L1,而這兩者可以調節(jié)DP IELs的分化。

圖4A. 與SPF小鼠對比,GF小鼠IECs上PD-L1的表達水平在回腸中顯著降低、MHC II表達量和DP IELs比例在小腸各部位顯著下降,特別是在回腸中。

 

圖4B. 進行抗生素處理后,SPF小鼠中IECs上PD-L1的表達水平在回腸中顯著降低、MHC II表達量和DP IELs比例在小腸各部位顯著下降,特別是在回腸中。

 

圖4C. 免疫熒光實驗顯示:SPF小鼠回腸中的IECs大多數(shù)都表達MHC II,20%表達PD-L1;而GF小鼠中,MHC II和PD-L1的表達量都顯著降低。

 

PD-1信號通過抑制ThPOK表達來刺激DP IELs的分化

經(jīng)典CD4+ T細胞和CD8+ T細胞分別靠表達T helper–inducing POZ/Krüppel-like factor (ThPOK)和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 (Runx3)來維持自身譜系。因此,DP IELs的分化需要Runx3表達量的上調和ThPOK的缺失。此外,IECs上MHC II和PD-L1的表達都對DP IELs的分化至關重要,這表明TCR和PD-1釋放的信號可能參與了CD4+IECs的細胞重編程。前期實驗結果顯示:T細胞內(nèi)源性的PD-1信號對DP IELs的分化是必需的(圖5A-C)。為了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分子機制,研究者們使用了ThPOK-GFP報告小鼠。實驗結果顯示:PD-1對ThPOK表達的抑制和DP IELs的分化需要PD-1信號的存在(圖5D-E)。此外,體外實驗結果(圖5G-I)顯示:PD-1信號通過經(jīng)典的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tyrosine phosphatase (SHP) 通路來下調CD4+IECs中ThPOK的表達,從而促進DP IELs的分化。

圖5A-C. (A)C57BL/6野生型小鼠中,PD-1在不同IEL亞群中的表達情況。當SP IELs向DP IELs分化時,PD-1表達量下降。(B)與PD-L1+/+小鼠對比,在PD-L1−/−小鼠小腸中,DP IELs比例明顯下降。(C)將來自于PD-L1+/+小鼠和PD-L1−/−小鼠的脾CD4+ T細胞1:1混合后,移植到RAG-1−/−受體小鼠體內(nèi)。來源于PD-L1−/−CD4+ T細胞的DP IELs比例明顯降低。

 

圖5D-F. (D)實驗示意圖:將來源于ThPOK-GFP報告小鼠的脾臟T細胞移植到RAG-1−/−受體小鼠體內(nèi),并在重建期對受體小鼠進行anti-PD-1抗體處理;(E)ThPOK和Runx3的表達水平;(F)DP IELs的比例。

 

圖5G-I. (G)將CD4+ T細胞和TGF-β、RA、PD-L1體外共培養(yǎng)3天后,測定ThPOKhi細胞比例。PD-L1介導了ThPOK的表達下調;(I-H) 將CD4+ T細胞和TGF-β、RA、PD-L1、SHP抑制劑(SHPi)體外共培養(yǎng)3天后,測定DP IELs的比例以及ThPOK和Runx3的表達水平。

 

綜上,在這篇文章中,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IECs是腸道中促進DP IELs分化的重要調控因素,起到了非典型APC的作用。腸道微生物群產(chǎn)生的IFN-γ可通過刺激IECs表達MHC II和PD-L1,對SP IELs提供TCR刺激和共受體信號,促進其向DP IELs分化。此外,研究者們還發(fā)現(xiàn)不同生理位置的IECs的基因表達譜會有所區(qū)別,而這也會影響它們周圍的組織駐留型免疫細胞(例如DP IELs的分化)。

注:文中所有小鼠均為C57BL/6遺傳背景

 

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組作為人類的第二套基因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包括心血管、腫瘤、免疫、神經(jīng)、消化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其因果關系也在逐步闡明中。

來源:賽業(yè)(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400-680-8038
E-mail:info@cyagen.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